上海外国语大学立泰学院

山风知我意,用心谱担当 | 上剑师生前往江西龙源坝小学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山风知我意,用心谱担当 | 上剑师生前往江西龙源坝小学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六月的赣南,龙源坝的山峦叠翠,橙树的枝桠间坠着青黄的果 —— 那是盛夏的甜意正在酝酿。上外立泰剑桥的同学和老师们背上行囊,跋涉千里来到江西赣南老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属于上剑人的社会责任教育。

  01跨越山海的教育共鸣

  上剑师生小分队今年再次来到龙源坝小学,以 PBL(项目式学习)实践开启一场双向成长的教育旅程,和山里的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他们带着魔都的视野与青年的热忱,在赣南橙香弥漫的季节里,用时光书写责任与担当——这不是单向的知识输送,而是两地师生以教育为媒的温暖同频。

  教学中,上剑学子以情景对话、课外拓展等方式,既把控教学进度,又展现出高度责任心,拓宽小朋友们的知识面。课堂外,他们耐心与小朋友交流,了解需求,从学习和精神上给予帮助,通过游戏互动,与孩子们结下深厚情谊。

  02课堂内外,老师的双重使命

  ● 主题班会点燃城市梦想以 “上海” 为主题的班会课是这世界的一角,“小老师们”向孩子们分享了魔都的繁华与忙碌。他们用图文并茂的讲解,从外滩建筑到迪士尼乐园,从陆家嘴的科技之光到石库门的烟火气息,让龙源坝的孩子们在课桌前 “触摸” 到千里之外的城市脉搏,埋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梦想种子。

  教学一线的实干担当除了课堂授课,“小老师们”还主动承担起批改作业、筹备活动的重任。午休时伏案批阅的身影,放学后与当地教师研讨教案的场景,印证着他们“既是学生,更是教育实践者”的双重身份。正如 PBL 的核心理念,他们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学会统筹、协作与责任。

  03文化交融,兴趣课的客家味道● 多元课堂里的创意绽放“小老师们”化身兴趣课导师:美术教室里,画布上跃动着孩子们对色彩的想象;计算机室中,不同的思维碰撞出逻辑的火花;手工课上,纸张变身为精巧的艺术品……

  在“非遗” 擂茶制作体验环节,大家端着热气腾腾的擂茶干杯,欢声笑语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小老师们”感受到了赣南人民的热情好客,这杯擂茶,恰似赣南甜橙般甜蜜,承载着满满的温暖情谊,绘就最生动的文化交流图景。

  “小老师们”研发了闯关活动的挑战赛方式,检验孩子们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在寓教于乐中,孩子们收货知识,用创意让评价成为“学习的自驱力”,随后的总结班会,回顾了支教期间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感动,有成长,深刻诠释了 PBL“项目式学习”的精髓。

  04教育的真谛是双向奔赴

  从黄浦江到赣江,我们逆流而上,支教时光如流星般短暂却璀璨。上剑学子用行动证明: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勇气。

  他们返程时的行囊装满了课堂之外更深刻的成长,关于责任、关于奉献,更关于 “把世界当作课堂” 的眼界与担当。这不是终点,而是又一次启程。明年夏天,当赣南甜橙再次挂满枝头,或许会有新的故事,在山海之间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