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春日花园项目式学习”课程叙事 ——让成长与自然一起绽放
“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事。但是,请记得一定要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合上《花婆婆》绘本,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们笑意盈盈地看着孩子们说。让世界变得更美,仿佛一个咒语,在这个春日里悄悄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晨会上,张校长发布了“花园改造”项目任务——请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合力建造一个轮胎花园,需满足种植和观赏两个需求。任务领到了,怎么做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集合在樱花树下,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观察与讨论。求助是合作的第一步,赫德的孩子在盘活资源、合作共赢方面,已经驾轻就熟。
学习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一个故事引发了一条活动链索,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每个学科“自己”走进来了,成了"轮胎花园搭建"里不可或缺的一环。从科创的严谨探究到美术的灵动创意,从数学的精准测量,到信息科技的AI赋能,再到语文的诗意记录,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使用多学科的技能,综合建构了认知与知识体系,提升了能力与整体素质。
经典绘本《花婆婆》为起点,孩子们寻着"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的足迹,开启了一段生命观察之旅。
共读绘本:感受文字背后的温暖与力量。 撰写观察日记:用稚嫩的文字记录下种子破土、嫩芽舒展、花朵绽放的全过程。 创作诗歌: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不同形式的语言浸润与积累中,孩子们用稚嫩的文字记录下种子破土、嫩芽舒展、花朵绽放的全过程。
信息科技+科创AI赋能打造魔法花园,探索发现土壤的奥秘
信息科技课程创新性地引入AI技术,开展了"未来花园设计师"项目。平面图设计:使用绘图软件设计轮胎花园的平面图,链接“豆包AI”平台生成3D效果图。 植物种类推荐:对适合轮胎种植的植物种类,以及不同季节的花园景观进行模拟和推荐。 在轮胎花园的改造项目中,孩子们不仅要做轮胎造型的设计师,还要化身为"小小土壤研究员"研究植物种植。
土壤成分分析——分离出砂砾、黏土等成分;水分渗透实验——观察记录不同土壤的渗水速度;腐殖质检测——用酒精灯灼烧土壤样本,通过气味和残留物判断有机质含量;校园土壤档案——采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进行对比研究;蚯蚓观察箱——持续观察记录,得出了"蚯蚓能改良土壤结构"的结论。
五个实验模块的学习与实践,孩子们发现了藏在土壤里的奥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这些探究活动不仅孩子们掌握了完整的研究流程,更是培养了孩子们严谨的科学思维。
美术创意与美学的碰撞
第一阶段,赏析波普艺术家奥登伯格的轮胎雕塑、街头涂鸦艺术中的轮胎元素,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第二阶段,学习圆柱体透视原理,近大远小、椭圆弧度变化等专业训练,掌握在立体曲面上作画的技巧。第三阶段,分组设计轮胎改造方案,运用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废旧轮胎变身为彩虹花盆、昆虫旅馆、童话城堡等艺术品。当创意审美与"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相碰撞,整个创作过程不仅提升了孩子们造型能力和色彩搭配技巧,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数学丈量世界的尺子
数学老师精心设计了"轮胎花园里的数学密码"主题活动。图形设计师:孩子们运用三角形、圆形、半圆等基本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设计出精美的轮胎花盆图案,并计算出各图形所占面积比例。
采购小管家:孩子们需要根据预算选购花苗、土壤等材料,运用“四舍五入”估算技巧和“单价×数量”的乘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个个有趣的活动中,抽象的数学概念就转化成了生动的实践操作,孩子们直呼:“这样的学习,我喜欢!”
成长与自然一起绽放
这场为期一个半月的"春日花园"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让孩子们学会了切入不同的视角来解决问题,用创新的思维改造世界。当轮胎花园里一丛丛鲜花自在安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抹姹紫嫣红,一处生机盎然,我们看到的,还有孩子们蓬勃向前的成长足迹,还有生命影响生命、成就生命的召唤和使命。
这个春天,青岛赫德的樱花树下,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搭建了一座轮胎花园。令人惊喜的是,三四五年级的孩子们也自发参与进来,他们使用Scratch制作交互程序,使用AR增强现实体验,五年级的学长更是细心地为花园进行了补种。在这里,成长和自然正在一起绽放;在这里,花园的美好故事续写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