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IFPAD国际艺术高中部

温馨提示 | 寒假余额不足,这份“收心指南”助你顺利切换“开学模式”

  温馨提示 | 寒假余额不足,这份“收心指南”助你顺利切换“开学模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经历较长假期或休闲时光后,一旦马上进入工作、学习状态,会在心理和行为层面出现一时难以适应的情况。这需要调整过渡,才能找到学习和工作的节奏!

  为了帮助大家以最佳状态拥抱新学期,顺利地从“寒假模式”转换到“开学模式”,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实用、好操作的收心指南,事不宜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循序渐进,调整饮食作息

  孩子们在寒假里睡了不少懒觉,现在是时候该调整作息,恢复上学模式了。

  ✔ 骤变会加重身体负荷,作息调整应循序渐进,可以每天提早10分钟睡或早起。

  ✔ 参考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提前适应,并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运动。

  ✔ 除了调整作息,饮食的调整也要跟上,尽量以三餐为主,减少零食、夜宵等的摄入。

  在此过程中,家长要扮演好引导者、示范者的角色,做到态度坚定且温和。

  做好身体状态上的准备,是开学收心的第一步。

  二、回顾假期,做收心仪式

  寒假已到尾声,我们可以给假期进行复盘,对自己的假期做一个评价,问问自己:寒假读了几本书?有哪些收获或是疑惑?哪些时间花在了刀刃上,哪些时间浪费得不知不觉等等,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原因。这既是一个很好的收心仪式,也有助于大家培养自省力,带着思考和收获前行。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为寒假“收尾”,回顾放假期间的经历体验,聊聊学校、老师和同学,增强“准备开学”的心理暗示,激起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从而帮助他们在心理上为开学做好准备。

  三、平衡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多数学生假期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直至开学前仍对电视节目和游戏意犹未尽。此时,孩子要学会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模糊,并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寒假作业完成后,可以复习旧知识,如上学期学过的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也可以预习新学期知识,读读书,以此进行开学前的热身。

  除此以外,家长还可以试着和孩子谈谈一个关于学习的“真相”:学习有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大部分孩子都很难将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但优秀学习成绩的取得,是需要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四、积极暗示,调整情绪

  开学前班级里要做大扫除,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我们的内心同样需要。如果你出现了焦虑、紧张等情绪,不要担心,更不需排斥,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当大家感觉到紧张、烦躁等情绪时,可以告诉自己:“太好了!开学就能见到同学和老师,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了”,从而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同时,可约上三两好友提前形成学习小组,扫除学习疑问,交流假期心得,以同辈的力量相互助力。

  在开学前,家长可以跟孩子谈谈心,暗示孩子具备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以缓解孩子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强化其在学校里曾经有过的正面的、积极的、带有快感的情绪体验,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五、制定目标,迎接新学期

  计划能让原本遥远的目标,具体到每一天、每件事。趁开学前的空余,我们可以大致制定好下学期的目标和计划:

  ✔ 生活上的目标:要养成什么好习惯、要学习什么新技能、要参加什么活动。

  ✔ 学习上的目标:每周背多少个单词、每个月读多少本书、哪个学科要提高。

  ✔ 设立目标后,还要制定具体且可行的计划,建议以月、季度,学期为单位进行回顾反思。

  与此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思路、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适当设置奖励,让孩子更有学习的动力。

  六、允许缓冲阶段

  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还未成熟,长假过后,孩子的心理反差大,如果不注意调节就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如厌学等,而他们自身也难以控制和调节这些问题。

  因此,家长更要理智对待,不必盲目给孩子加压,也不必提前焦虑,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