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专访 | 黄乐陶:聚光灯下的乐队主唱,谱写经济的多元乐章
圣华紫竹学院A2-8班的黄乐陶同学是一位兼具学术追求、艺术才华与成长韧性的全能型探索者。从IG阶段坚定选择经济方向的学术探索,到申请季中兼顾论文竞赛与多国联申的缜密规划;从化学成绩低谷的逆袭,到斩获伦敦大学学院与港科大录取的双重喜悦——她的故事,正是一曲关于热爱、坚持与平衡的青春交响乐。
最终,她成功收获【英国方向】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香港方向】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方向】多伦多大学罗特曼商学院、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校区、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澳洲方向】墨尔本大学等多所世界顶尖院校的录取通知。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能学能唱"的全能Ace,聆听她如何用经济模型解析世界,又如何让音乐成为学术路上最美的和声。
香港科技大学HKUST
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HKUST)是一所位于香港的顶尖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991年,被誉为“亚洲最年轻的顶尖学府”。在短短三十余年间,科大已稳居全球大学排名前列,并在多个学科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其工程与技术、商科管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常年位居全球前30,彰显其卓越的学术实力。
学校汇聚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学者及优秀学子,师资队伍中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及各国院士。科大的研究成果屡破世界纪录,尤其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生物医学等前沿领域贡献卓著,多项技术转化推动全球产业变革。
在圣华紫竹学院的求学过程中,是怎样的学习环境让黄乐陶同学可以找寻并坚持自己的热爱?她是怎样从多项兴趣中确定自己的心仪专业?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收获了怎样的经验?今天,圣华紫竹升导办特别邀请到黄乐陶同学分享自己在专业选择、申请准备、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心得,希望为拥有相同志趣的学弟学妹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你曾经经历过A Level成绩大幅波动的低谷时期,请问你是如何调节和自我提升的?
我的基础比较扎实,IG阶段的学习相对从容,所以在升入AS年级时,尽管学科老师反复强调A Level课程难度将显著提升,但我仍选择继续活跃于各类课外活动。AS阶段新开设了化学课程,由于基础薄弱,我在第一次单元测试就遭遇了入学以来的最低评分,数学与经济学成绩也同步下滑。
转折出现在AS第一学期,父母与老师跟我进行了一次谈话,引导我重新审视学业规划并调整目标优先级。在认真思考后,我决定暂停学生会职务,将主要精力转向学业。通过系统化梳理知识框架、坚持每日定量练习,一个学期后,我的化学成绩实现了从D到A的跨越式进步。对于始终热爱的经济学,我建立了模块化知识体系,配合高频次的训练,成绩最终稳定在较高水平。
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请问你认为最关键的特质是什么?
我的申请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丰富的竞赛和活动。竞赛主要包括研究课题和论文,活动则是乐队主唱、熊猫音乐节、迎新晚会、学生会干部、篮球队员等。
港校的申请系统有专门填写活动的板块,甚至还需要填写时间线和描述。我的活动较为多样化,从学术到领导力、从体育到音乐,最终凸显了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使得我的申请形象变得独特,也契合了港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学理念。
你在课外时间参与了非常多的活动,请问你是如何平衡好学术和爱好的?
在平衡学业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时间管理始终是核心挑战。面对有限的时间,我的方法是:先将固定课程与社团活动标注于日程表,再用学校课业及自主规划的学习任务填充碎片时段。
在大学申请和课内学习中,请问学校为你提供了哪些帮助?你最想感谢的人有哪些?
来到紫竹之后,我越来越懂得感恩。这三年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以前遇到问题,我总习惯自己琢磨解决,但往往事倍功半。来这之后,我开始尝试课后向老师请教,才发现之前的顾虑都是多余的。即便提出的问题很简单,老师们也总是耐心解答,还会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帮我理解。这样的学习体验让我逐渐放下了心理负担,现在遇到疑问时更愿意主动请教,学习也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在这里,我最想感谢我的AS经济老师Mei。是她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一位好老师真的能让学生爱上一门学科。备考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写一两篇文章请她批改,即使工作再忙,她都会抽时间当面指导;参加John Locke论文竞赛时,我也经常带着粗糙的文稿去找她请教。可以说,我能取得现在的经济成绩,Mei老师的帮助功不可没。
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升学指导老师甘迪Jennifer。其实早在AS年级时她就是我们的升学指导,但当时的我总觉得自己能搞定申请事宜,只和她面谈过一次。直到A2开始准备多国联申时,面对繁复的材料准备和系统填报,我才真正意识到升学指导老师的重要性。那段时间,甘迪老师和我逐字逐句地核对每一个申请系统和小文书,甚至为我量身定制了各校申请截止时间表,让我的申请和学习安排得有条不紊。她的真诚与负责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位好老师真的可以亦师亦友。
说到这里,脑海里浮现了许多老师的身影:鼓励我冲刺名校并为我撰写推荐信的毛博,全程为我的申请保驾护航的Jessica老师,带我走进统计学大门的Summer老师,还有至今仍在耐心解答我各种问题的Selina、Leo和Midi老师...能遇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我感到无比幸运。
请问你在圣华紫竹学院学习和生活的中,有哪些成长和蜕变?
A2上学期,“DDL”成了我最常听到的词,各类笔试、模拟面试、补充文书和申请接踵而至。为了专注申请,我退出了乐队。这个决定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曾经以为不可或缺的音乐,其实只是高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局限——太容易被表面的光环和标签所吸引。现在的我更清楚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既然已经体验过许多同龄人未曾尝试过的精彩,不如先努力成为能学又会唱的全能Ace。毕竟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未来才能真正兼顾事业与热爱。这段申请季的成长,或许就是最好的收获。
对于未来同样想申请顶尖大学的学弟学妹,请问你有哪些建议和心得可以分享?
勇于尝试,才能不后悔。我原本的目标是伦敦大学学院,但在成绩达标的情况下,也尝试申请了剑桥和伦敦政经。虽然收到拒信时难免失落,但至少勇敢尝试过,也就没有遗憾。更让我惊喜的是,意外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录取——要知道港科大对大陆学生的录取门槛向来很高。最初并未抱太大希望,最终也收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惊喜。
在选择保底院校时,建议优先考虑录取率较高且成绩要求相对宽松的学校,并尽早考取ESL/EFL语言成绩。回顾我的申请经历,在保底校选择上确实留有遗憾——在获得UCL录取前,我收到的其他offer最低要求都是AL高数A*或雅思7.5,港科大的录取条件也是2A*1A。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录取率和实际达标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因此特别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要重视升学指导老师的专业建议,选择真正稳妥的学校作为保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