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岭南基础教育大讲堂 | 共探人工智能未来,解码顶尖学府育人之道
2025年9月27日下午,“北大岭南基础教育大讲堂”第2期活动在广东实验中学荔湾校区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基础教育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基础教育分会与广东实验中学共同主办,旨在搭建基础教育与顶尖学府的深度对话平台,为师生们带来前沿思想盛宴。广东实验中学荔湾校区各年级部分学生在学术报告厅现场参与,高一年级其余学生在教室通过视频直播进行了观看。
活动伊始,广东实验中学生物科组教师、北京大学2021届校友杨磊作为主持人,深情回顾了广东实验中学与北京大学的深厚渊源,包括省实近年持续为北大输送优秀学子,教师方面也已有30位北大毕业生扎根省实、深耕基础教育。随后,杨磊老师介绍了出席活动的嘉宾与领导,北京大学广东省招生组组长、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陆俊林教授,广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徐枢会长,广东实验中学朱伯东副校长,广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基础教育分会李冬梅会长、贺洵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李春平教授等。
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由陆俊林教授带来的专题讲座《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陆教授从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果切入,介绍学院作为北大规模最大的学院,涵盖计算机、智能、电子、集成电路等多领域,其学子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中斩获全球冠军、亚军等佳绩,毕业生多进入DeepSeek、字节跳动、华为等顶尖企业。同时,他提及央视报道多位北大专家曾为国家领导人授课,彰显北京大学在科技领域的顶尖地位与政策影响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解读上,陆教授指出,北大在AIRankings2024年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一,过去十年总排名亦居全球首位。当前全球AI领域形成中美第一梯队格局,美国整体实力领先,中国在多个细分领域表现突出,且全球顶尖AI人才中近60%为中国人。他以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为例,用“猜下一个字”的通俗类比,解析生成式AI的核心原理,同时指出当前AI在上下文理解、长期记忆方面的短板,以及中国在大模型领域的成果与特色。
此外,陆教授还展示了AI在数学和科研探索方面的成果,包括矩阵乘法的优化算法、正六边形装箱问题人类极限解的优化等。他也客观分析了AI对就业的影响,指出中低水平重复性岗位面临挑战,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更具竞争力。在具身智能领域,他介绍了北大实验室的成果,如机器人在虚拟环境建模训练、6D空间物体精准识别等技术,同时提到无人驾驶因海量用户数据支撑,将成为最快实现智能化的领域之一,而家庭服务机器人因数据短缺等问题,可能短期内较难普及。
陆教授分享结束后,马化祥教授以“如何选择一所合适的大学”为题展开分享。他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考上好大学需精准定位,北大作为文理综合型顶尖学府,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学科均拥有国家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理科实力突出。他用“理科解决从0到1的创造性问题,工科解决从1到100的落地问题”的生动比喻,厘清理科与工科之间的差异,并介绍了北大多元的招生渠道,鼓励省实学子们以北大为目标,在高中期间努力夯实基础,未来通过高考、竞赛、研究生深造等途径进入北大这一顶尖学府就读。
此次活动不仅为师生们带来了前沿的科技视野与升学指导,更延续了广东实验中学与北京大学的深厚情谊,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