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赛一等奖+2,全国唯一!省实学子在全国水科技发明比赛中斩获佳绩
2025年5月23-25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总决赛暨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区路演答辩会在浙江嘉兴落下帷幕,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23支代表队入围全国总决赛。
我校两支参赛团队与全国名校选手同场竞技,通过项目展示、技术答辩、现场实操等环节,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思维。最终,我校的《一种波浪能转化为电能助力海洋生态修复的装置》和《智能节水抗旱保苗系统》双项目均斩获国赛一等奖,其中《一种波浪能转化为电能助力海洋生态修复的装置》还摘得“赛莱默气候变化水智慧” 专项奖。我校代表队是全国唯一入选两项项目的全国代表队,我校也是获得一等奖数量最多的学校。这一成绩不仅彰显我校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创新能力,更体现我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上的显著成效。
在比赛间隙,我校参赛团队还参与了由活动组委会组织的生态研学活动,走进嘉兴贯泾港湿地、贯泾港水厂等场所,实地探访嘉兴水环境治理成果,系统地学习水环境保护知识,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生态保护的认知。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自2003年起开始举办“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已成功举办21届。2019年起,其与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作为主办单位共同组织比赛。目前该项比赛已被列入教育部授权开展的面向全国中小学竞赛活动白名单(2022-2025年度),也是白名单自然科学素养类中唯一的生态环境领域专业赛事。我校此次获奖项目从全国500余项申报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仅展现了 “科技 + 生态” 的创新实力,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少年 “以科技守护生命之源” 的责任担当。
在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不可避免地带来海洋环境污染的局面下,本项目设计了一种以海洋波浪为能量来源,无需外部石化燃料供电,可应用于海洋生态修复的珊瑚补光促生长浮标装置。从波浪能驱动发电着手,供给水下光源,以光合作用为原理,促进珊瑚的成长,修复海洋生态。项目分析了波浪发电装置、珊瑚与共生藻原生态修复技术,并通过实验对波浪发电浮标装置与珊瑚补光修复的效果进行了探究,旨在引导大家利用海洋自身清洁能源对海洋生态进行保护与修复,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意识。
《智能节水抗旱保苗系统》农业活动一直是我国社会的用水主体,年用水量维持在3600-4000亿立方米之间,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农业节水意义巨大。农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依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缺水的干旱地区,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鉴于SAP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支撑性、渗透性和生物降解性,成膜后可以缓慢释水有效地防止蒸发流失,同时本身也可与其他生物降解材料混合使用。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友好性,本项目将SAP材料与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相结合,研发了一种智能节水型抗旱保苗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提高苗木在干旱条件下的成活率,同时实现节水功效,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推动农业焕发新生,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能在此次全国水科技发明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要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以及老师们的帮助,我们没有辜负学校、家长的期望和我们自己的努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永葆对科技发明的热情,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上好的大学,争取更好的资源和机会,继续为生态环境领域科研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