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博文学校

北京市博文学校家庭课堂|确认放大:培植孩子优点的终南捷径

  家庭课堂|确认放大:培植孩子优点的终南捷径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确认放大原理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揭示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影响:持续聚焦于某一特征,将使其不断放大。这个比喻将父母的注意力比作阳光,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则如同内心的种子。继续阅读下文,了解如何运用这一原理来塑造孩子的发展。

  确认放大培植孩子优点的终南捷径确认放大原理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在含义是:父母持续地将注意焦点集中在孩子的某一特征上,则该特征将会被不断放大。也就是说,父母的注意焦点犹如阳光,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犹如埋藏在孩子心中的种子。阳光持续地照在优点的种子上,则优点将逐渐固化在孩子身上,孩子也将会越来越优秀。如果阳光持续地照在缺点的种子上,则缺点也将会逐渐固化在孩子身上,孩子也将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确认放大原理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相传,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性情孤僻,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尊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雕像,并取名叫盖拉蒂。他和雕像久久依伴,将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慢慢发现自己已经深爱这尊雕像而无法自拔。国王天天诚恳地请求爱神赋予一个如雕像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久而久之,爱神被他的爱所感动,最终雕像变成了现实美少女,皮格马利翁也如愿以偿地娶她为妻。这个故事留给人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则这种期待将能转化为现实。如果说这个故事与中国文化中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还比较接近的话,那么,“罗森塔尔效应”则已经是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学科研究成果了。

  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次,他到一所小学做心理研究实验。他首先在实验班随机抽取了约20%的学生,并且非常认真地告诉教师:“经过我们课题组的科学测定,这些学生都是绝顶聪明的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天才。为了确保研究结果更科学,请你们不要将这些情况告诉学生们。” 与此同时,他又在实验班级随机抽取了另外20%的学生,然后将名单交给教师,并且非常认真地告诉老师:“经过我们课题组的科学测定,这些学生都是非常愚笨的孩子,都不是学习的料,迟早会在学习上一事无成。为了确保研究结果更科学,也请你们不要将这些情况告诉学生们。” 一年之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发现在他认定为聪明的这些学生中,学习好的变得更好了。学习中等的变为优秀了。学习差的变为中等了。而在他认为愚笨的那些学生中,学习优秀的变为中等了,学习中等的变差了,学习差的变得更差了。又经过若干年后,这些被认定为中聪明的学生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业绩,而那些被认定为愚笨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非常平凡。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 对教师产生了明显的“暗示”作用,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暗示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等传导给学生,最终使学生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截然不同的感染力量 。

  继“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之后,心理学家克劳特又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标签效应”或“标签理论”。克劳特在实验中首先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群被试则没有使用标签法。过了一段时间,当再次要求他们捐献时,标签就有了使他们以第一次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作用,既哪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哪些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哪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则比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这就是著名的“标签效应”或“暗示效应”,有人又称为“期望效应”,也与心理学中的“自证预言”同出一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记住尽量给孩子贴上诸如“爱学习”“爱读书”“能独立做作业”“有毅力”“诚实”“善良”等正面标签。

  确认放大效应确实具备着非常神奇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1)确认放大原理要求家长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确认放大原理要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要求家长必须更多地关注孩子身上的优点。哪怕孩子现在对学习真的没有什么兴趣,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就可以抓住孩子一瞬间在翻书或做作业的情景,然后告诉孩子:“没想到我家儿子(闺女)还这么爱学习!”在外面与亲戚、朋友和同事等聊天时,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告诉他们:“我家孩子特别愿意学习。在家从来不用催,自己就会主动地去做作业!”如果孩子画了三幅画给父母看,父母可以挑其中相对最好的那副画告诉孩子:“这幅画怎么画得这么漂亮!看来不愧是个小画家。”对另外两幅画得不太好的画则不再评价。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发生出要继续完善自己的愿望和动力。(2)孩子年龄小,确认放大原理能够发挥的效果越明显。从理论上说,只要父母能够从孩子的婴儿期开始就遵循科学的确认放大原理。父母可以很容易在孩子身上培植出其期望的优点。从勤奋好学到诚实守信,再到勇敢善良,只要从小就开始不断地在孩子身上配上这些优秀的标签,孩子慢慢就能安装这些特征要求自己,进而找到勤奋好学等优点的自我感觉。(3)确认放大原理与其他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在采用确认放大原理教育孩子时需要注意,要将确认放大原理与其他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使用。当家子不断地确认孩子爱好学习、独立学习的特征时,孩子随之会在这些方面发生一些正向的改变。如果这时候家子会继续采用欣赏孩子、表扬孩子和鼓励孩子等教育方法。则孩子就会将这些正向的改变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表现在学习生,就是将学习与快乐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帮助孩子实现快乐学习的目的。(4)确认放大原理必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步进行。确认放大原理能够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愿望,也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要将这种愿望和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还必须配合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只有不断提高孩子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才能将通过确认放大原理激发出来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不断放大并持续下去。(5)与确认放大效应对应的激将法存在着一定的使用条件。所谓激将法是利用他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以故意“刺激”的方式,激起不服输的情绪,将其潜能激发出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由于激将法采用的“正话反说”的方式引导孩子好好学习,很多父母觉得反而能达到比确认放大原理更好的教育效果。殊不知,激将法存在着一定的使用条件,一是孩子必须存在着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二是激将法主要用于具备学习能力但比较自负而努力程度又不够的孩子,对于心理比较脆弱或敏感的孩子最好别用激将法;三是对同一个教育对象,激将法不能频繁地使用,偶尔使用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四是在使用激将法的时候,切忌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更优秀的孩子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这样只会激起孩子对学习的厌烦和抵触。

  让孩子从小乐于独立完成作业

  小盼盼刚上幼儿园大班时,老师为了让孩子早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模式,开始经常给孩子布置作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小盼盼的妈妈陪着她一起做作业。时间一长,虽然孩子每次放学回家后都会做作业,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她妈妈会陪着她一起做作业。

  从长远来看,要想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必须从小让孩子学会独立做作业。于是,小盼盼的妈妈有意识地开始让盼盼独立做作业。有一天,小盼盼的作业刚好是将当天学习过的六个汉语拼音每个抄写一行。这几个汉语拼音刚好是小盼盼比较感兴趣的几个,写得也比较顺手。小盼盼的爸爸将其接回家之后,连续接了好几个电话。小盼盼见妈妈还没到家,爸爸又在忙,便自己掏出作业本开始抄写汉语拼音。等爸爸处理完事情,小盼盼开心地举着作业本对爸爸说:“爸爸你看,我把作业写完了。”小盼盼的爸爸当然也很开心,于是用非常夸张的语气对小盼盼说:“我家闺女真是个让爸爸省心的孩子,这么小就已经能自己独立做作业了,爸爸太为你感到高兴了!”

  等到晚上小盼盼的妈妈回到家,小盼盼的爸爸又用非常高兴的语气告诉妈妈:“亲爱的,告诉你一个特大的好消息。你家闺女今天是自己一个人将作业做完的。有这么一个让妈妈省心的懂事闺女,你应该感到很开心吧?”妈妈心领神会,立即开心地冲上去抱着小盼盼亲了好几下,然后对小盼盼说:“妈妈真是太太幸福了。有这么一个爱学习的好闺女,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听完爸爸妈妈的话,小盼盼的眼神明显光亮了很多。此后,小盼盼更加乐意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