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导航,精心育人:博纳开启家校共育的“慧学”时代
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而来,博纳学校一直是探索从校园实行“教育+AI”实践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在AI的加持下,以更科学和高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和不可替代的技能。
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博纳学校通过AI的应用,开创“数据导航,精心育人”的创新模式。
博纳学校教学部与学生支持部首次通过全面、深入的跨部门协作,在课程教学主任王祚霖(Aaron)老师和学生支持部主任李彤(Amy)老师的领导下,全面协同教学与学生管理,深度链接家庭与学校,联合推出「每周学科反馈报告」新举措。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得到博纳社区家庭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对学生的培养与成才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卓越成果。
「每周学科反馈报告」基于学生的学科学习数据,系统呈现每位学生一周内的学习进展、课堂表现与学业趋势,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桥梁。通过AI重构教学逻辑,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合适的成长方案。
每周学科反馈报告学情的全景可视化呈现
「每周学科反馈报告」是博纳学校“数据驱动·精心育人”理念下的创新成果。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成绩单,而是基于动态学情大数据,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呈现。
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碎片化的学习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成长方案。教师根据学情数据总结学生阶段表现,整合各学科反馈,形成易于理解的可视化报告。这份报告帮助家长从“点”到“面”地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告别了过去仅凭分数评判的局限。
正如课程教学主任王祚霖(Aaron)老师所说:“Feedback是一种持续、可追溯、有温度的成长记录方式。我们为每位学生提供的每一次反馈,都紧密建立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清晰、动态的个人成长链。”
从“模糊感知”到“精准洞察”了解学生真实学习状态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家长往往难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学习状态。博纳学校推出每周学科反馈报告,旨在打破这一信息壁垒,让家校共育有的放矢。
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博纳学校通过教育的唤醒——唤醒自我意识、规划意识、行动意识和协同意识。报告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视学习过程的引导与陪伴。这份报告更像是教师的“超级助手”,通过数据洞察让教育更懂学生,让家校支持更有针对性。
在全球多数学校仍以“每学期一次评语报告”为常态的情况下,深圳市博纳学校已经迈向每周反馈 + 期中综合总结的新模式,实现从“模糊感知”到“精准洞察”的全面系统化,实现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持续沟通、促进成长与激发自我反思。
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协同实现教育的完整闭环
每周学科反馈报告的实施,在博纳学校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教育闭环:
对于教师来说,各科教师根据一周的学情数据,客观总结学生的阶段表现,关注进步与不足。在博纳学校,教师角色已从知识传授者成为成长导师,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与引导上。
而学校教学部门整合各学科反馈,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形成易于理解的报告,将学科链与成长链深度融合。
而在家长端,通过报告清晰了解孩子的学习节奏,给予有效的家庭支持。报告为家长提供了关注孩子成长的“路线图”,让家庭支持有聚焦点、有针对性。
未来,博纳学校教学部与学生支持部将持续拓展合作深度,将协同效应延伸至家校共育环节,继续探索和完善数据驱动下的精心育人新模式,通过更顺畅的信息互通与更精准的育人支持,共同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全面成长,从而更好地发挥“精心育人、家校协同”对学生培养的持续助力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博纳这片教育沃土上,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