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领航天探宇宙 课育新星向未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特聘专家入校指导活动
当航天科技邂逅AI浪潮,当清华教授对话芙蓉学子,一场跨越300公里轨道与三尺讲台的科学盛宴在宁乡碧桂园学校盛大启幕。6月17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特聘专家团、清华大学教授空降校园,以 "AI时代的航天科技与科学课堂" 为宁碧学子播下航天梦想的种子,开启教育"双减"时代科学教育加法的创新实践。同时,现场汇聚500余名教研专家、教育工作者及宁碧师生代表,通过航天课堂展示、教学设计、面对面问答等环节,生动演绎了科创教育的无限可能。
“航天不仅是国之重器,更是点燃科学热情的'火种'。” ——汪卫权校长在致辞中以掷地有声的表述,揭示了科技教育的深层价值。他强调,学校始终践行 “中国心・世界眼・未来胜任力” 的育人基因,从三个维度勾勒教育蓝图:
教育蓝图
致学子:以科学家之问"探秘太空,以"工程师之践"丈量未来;致教师:借新课标之帆深耕素养,用AI工具构建深度课堂;致专家:引前沿之光点亮湖湘教育创新之路!
宁乡市教育局刘亚军科长在讲话中强调,作为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宁乡始终将科学教育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今日举办的这场活动,不仅是我市积极响应国家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政策要求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宁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高云峰教授:“同学们看!太空中的水瓶倒立竟滴水不漏,而地面的水流却倾泻而下 —— 这就是失重的魔法!” 清华大学高云峰教授手持实验装置,在混龄课堂上掀起科学风暴。
他以橡皮筋圆周实验为引,揭秘 “向心力 = 引力” 的失重本质,当 4-5 年级学生目睹自由落体水瓶悬空停流时,教室惊呼声此起彼伏。更令人惊叹的是,6-7 年级学生在他指导下完成失重电路实验,LED 灯瞬间点亮的刹那,动手能力与物理原理碰撞出耀眼火花”。
作为教育部课标组核心成员与央视《加油!向未来》常驻嘉宾,高教授用“观察 - 假设 - 验证” 三部曲,让航天科技从课本走进宁碧学校现实课堂。
在热烈的实验课展示后,高云峰教授与同学们的互动问答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当主持人宣布开放限时提问时,有同学率先抛出关键问题:"C929大飞机何时能成功?"
高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回应道:"这是中俄联合研制的宽体客机项目,我们正在突破发动机等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瓶颈。"他微笑着补充:"以中国速度,说不定你们高中毕业时就能体验首航!"
随后,台上的同学提出了更具宇宙视野的疑问:"太阳系哪些天体可能存在生命?"
高教授如数家珍地列举:"火星的远古湖泊、木卫二的冰下海洋、土卫二的间歇泉,还有土卫六的甲烷循环系统..."
他特别强调米勒实验的重大意义:"这个经典实验证明,无机物在特定条件下能生成生命基础物质,这为地外生命研究提供了理论支点。"